1. 凤尾生的小鱼好多都死了
如果草够多可以! 现在给大鱼喂熟蛋黄小块,注意到不要多了,一点点喂,喂时停半小时过滤。
目的,大鱼饱了减少追小鱼的性趣,大鱼吃时散开的微粒又是小鱼的饵料。我的孔雀和月光小鱼在30×30的莫丝中,加上每天两三颗黄豆大的熟蛋黄(大多给大鱼吃了,散出的微粒小鱼吃),其本无损失
2. 刚出生的凤尾鱼死了
只要孔雀鱼苗脱离了母体是活的, 那就可以活,要是鱼苗已经要产仔了, 但是母鱼死了,可以用针挑开母鱼肚子, 看看能否救活鱼苗。
3. 凤尾鱼下崽后小鱼为什么死了
可能是母鱼太年轻,导致生出的小鱼数量少、个体小,如果是早产小鱼肚子下面会有没吸收的卵黄、沉底不爱游动因为母鱼到了新环境,在适应前一般会停止进食,所以只要喂一点点饲料,如果它会吃,并且确定它吞进去了,那再多喂些。观察下生产的母鱼,如果过了一个晚上还没有继续生小鱼就说明已经生完了
4. 凤尾鱼生完小鱼就死
如果已经有现成的鱼缸,最简单的方法是先放在隔离盒里面养着(隔离盒淘宝可购买,各种尺寸均有)。这样鱼苗能在出生的稳定老水体中成长,度过最初的一周之后死亡率会大大下降。唯一不太好的是鱼缸里原有的大鱼会试图攻击隔离盒中的鱼苗,可能造成惊吓和应激反应。(孔雀母鱼是会攻击并吃掉自己的小鱼的)
一周之后,可以考虑更换到更大的育苗缸中,环境越宽松,苗子的体型成长会越快。建议从原缸转移老水过去,添加简单过滤即可。根据缸体大小,可以考虑水妖精或者瀑布这样的简单过滤,苗子的排泄量很小,食量也很小,只要能控制好喂食的水体污染,对过滤的需求主要是增氧和活水等生物过滤向的,几乎没有物理过滤强度的需求。
苗子出生时自带卵黄,初生的前24-48小时可以不用喂食,此时苗子的状态也以趴底为主。约1天至2天左右鱼苗开始游动至水中上层,养鱼圈的俗称叫“起飞”,此时可以开始投喂鱼苗食物。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一天投喂3-5次,投喂量以苗子能在1-2分钟左右吃完为宜。
孔雀鱼属于卵胎生鱂科,苗子先天就比常规孵化的鱼种要大,所以投喂上还是比较容易的。可以考虑的食物包括但不仅限于:蛋黄、丰年虾、水蚤、饲料粉末等。营养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丰年虾(孵化活体)→蛋黄→水蚤→饲料粉末。
如果不怕麻烦,孵化丰年虾是幼鱼最好的食物。孵化教程网上大把。或者可以自行到野外捞取活体水蚤,营养价值不如丰年虾,但胜在是活食。同样可以在网上搜索野采水蚤教程。
如果怕麻烦,可以考虑蛋黄,但一定要掌握喂食量,蛋黄极易坏水。建议投喂蛋黄待苗子吃完后少量更换育苗缸中的水。(并不是很建议,因为苗子需要稳定的水质,频繁换水会造成应激反应导致额外的折损)
另,如果家附近有相对专业的水族店,可以购买冰冻水蚤,这个营养价值就比上述三种低一些,但是比饲料粉末强。胜在方便操作,且由于低温保存的缘故,寄生虫一类的风险会被大大降低。
最后可以考虑饲料粉末,但营养价值相对最低,且消化不易,容易造成幼鱼腹水死亡。
PS:注意,幼鱼缸需要加温,孔雀鱼是热带鱼。幼鱼缸的重点是:稳定的老水环境、充足的氧气(水妖精对增氧效果很好)、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成长空间。
5. 凤尾生了小鱼就会死掉
孔雀鱼是比较皮实的鱼,如果有一条死了,除非自然因素引起的,不然说明环境问题很大,所以很快会接着死鱼。
想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在发现死鱼后,需要立刻换水,改善水质情况,同时控制好水温,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且要停喂一段时间,等几天不会死鱼了再重新投喂。
6. 为什么凤尾鱼生完小鱼就死了
你是不是等它一生完就把它捞走?
这是不行的!孔雀鱼生完小鱼之后会很累,需要伏在缸底休息一会儿的,你马上捞它,它会受惊的,又累又惊,不死才怪!等你看到它有力气在缸里乱串的时候再捞它,就没事了。放心,这时的母鱼是没有力气吃小鱼的。但母鱼捞出后要马上喂饲料,不然母鱼会饿死。这是我的实践经验,为这我已死过两条母鱼了。
7. 凤尾鱼莫名其妙死了
应该是环境不适应。
温度。孔雀鱼的适温在22到26度之间,成鱼一般我是控制在22到24度,幼鱼则是控制在24至26度度左右。有些鱼友鱼友则把幼鱼温度提高到27、8度,认为这样幼鱼才活跃,食量和新陈代谢增加,才能发育的快,此话说的不假,但这种高温的负面影响却被忽视掉了。在这种高温下,幼鱼新陈代谢过快,即使吃的再多,也供不上代谢出去的速度快,尤其是钙质,因此在一段时间后就可能会出现突发畸形等病症,而且即使是在成鱼后也易发生如早衰、母鱼产后塌腰或公鱼突然塌腰、母鱼产出的子代畸形多等负面情况。这些例子在大棚养殖时,在夏天高温期繁育出的鱼是最好的例证,有经验的玩家应该都遇到过的。孔雀鱼留做种亲鱼的,基本都是冬天繁育出的鱼,原因也主要是在冬季水温恒定适宜的。
饵料。对于饵料来说,主要是指饵料的种类、喂食的量和每天喂食的次数,以及随着鱼龄的增长不断增加饵料的品种和喂量的调整。刚出生的子鱼,当天我是不喂的,因为一是先使其适应环境,二是有卵黄囊还未吸收完,孔雀鱼可是卵胎生的哦。从第2天开始,最好是以活丰年虾幼虫开口,其营养丰富并易于吸收,又有促进排便的功效。这个时期使子鱼尽量多吃、吃饱,吃到肚子呈半球型,此时缸中还可保留少许活饵的程度。兄弟总结了一句谚语是“4周内尽量撑,二月内使劲喂,3、4个月吃得饱,5月以后喂的少”。由于兄弟另有工作在身,因此这段时期只能每天早晚抽空各喂2次左右,尤其是早上喂完后在子鱼缸中要略保留少许活饵为好。在这段时期内,如果按欧美、倭国等专业玩家的标准,每天应喂6到8次,每次间隔2、3个小时左右,这样的喂法可以供专业玩家去参考。如果不孵化丰年虾的话,也可以用冷冻的丰年虾幼虫、脱壳丰年虾卵{这两样一般在鱼市都有出售的}、水蚤或专业幼鱼人工开口饵料来喂养,这些饵料比活虾略差,差距主要体现在适口性和营养含量上。比如适口性,鱼都有追逐捕捉食物的本能,因此活饵可以极大的刺激起鱼的食欲,促进鱼去运动捕捉,运动的同时又促使鱼加强了新陈代谢。而在营养上人工饵料与天然活饵更是无法比拟的,而且人工饵料还存在难以消化的弊端。所以在饲喂人工饵料时要十分注意水质,绝对不能留残饵,或者喂完就要换水。在幼鱼2、3周大时,除了喂虾和水蚤幼虫外,我会逐步增加其它饵料,如细小的水蚯蚓{不要喂个大的会噎死幼鱼,可以用网筛出细的喂或把它剪碎、剁碎}、人工饵料等,使幼鱼摄入的营养更充分。饵料种类喂食的顺序是先喂其他饵料,最后喂丰年虾,以使丰年虾在鱼的肠道内停留时间更充分,营养更好的被吸收。
在3周大时,幼鱼正常的发育程度已经可以分出公母性别了,大家可以用这个标准来做参照物,看看你的幼鱼养育的是否达标。我养的幼鱼基本在18天左右公母即可辨别出来了,但此时不用急于把公母鱼分缸饲养,还可以再等等后一起分开的。当幼鱼4周大时,如果想使鱼继续发育好、长得大、品系特征突出,就必须将公母分开饲养。1个月到2个半个月大的鱼,每天喂的次数在4到5次左右,这一阶段,要逐渐增加富含蛋白质的人工饵料的比例,能够极大的促进鱼的快速生长。这个时期的鱼生长速度是最快的,在头一个月的喂养打下良好的基础的情况下,这一个半月就是我们能否养出好鱼的最关键时期!2个半月到4个月:此时公鱼体型已经定型,因此喂量可以减少一些了,每天喂3餐可。同时养殖空间要大一点,因为鱼已经开始放尾了。
密度。对于子鱼放养的密度,我的缸是40*25*30厘米的,我放养的密度在50到60尾左右。密度过大,水质不宜控制容易发病,千万注意!密度过小,缸大鱼少,子鱼不用抢食会导致兴奋度和运动缺乏,从而到影响生长速度的,这是很多玩家没注意到的地方,需要注意。一般在2周后,就会看到随着子鱼的长大,缸的密度也随着增大起来,这时候如果再不增加空间,就会影响到子鱼的生长速度了。这时就将它们移到缸中,给它们宽阔的空间,为它们进一步的快速发育提供更好的条件。到了2个月至3个月大时,在50*40*30的缸中放公鱼在35到40尾,母鱼是30尾,因为公鱼的食量小喂的少,水质便于控制;母鱼吃的多排泄的多,就得减小密度了。
水质和水位。换水可以有效的刺激鱼的新陈代谢加快,食物、氧气和温度再跟上的话,自然而然生长的速度就快了。因此换水次数对子鱼的生长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的,玩家是要充分掌握好的。在日常观察到的鱼状态不好时,即使没有明显的病症,也要抓紧换一半水,随后下盐,然后再继续仔细观察。水位的高低,就是指水压的强度。对于1个月内的仔鱼来说,水位过高对它们的发育是很不利的,因此把水位控制在15到18厘米的高度,从实际养育过程中看,是很理想的。
8. 小凤尾鱼死是什么原因
孔雀鱼崽总死一般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适宜水温在22-24℃
结合饲养情况和理论知识,小鱼推测水温过低,会导致鱼苗消化吸收;过高(超过27℃),对鱼苗耗能过高,吸收的满足不了消耗的量。
你们有用过绿水培养孔雀鱼苗吗?有没有发现绿水养苗,水质比较稳定。
2、饵料营养不足
光投喂酵母粉、脱壳丰年虾或者饲料粉,身体比例不协调的鱼苗,头大尾小。原因应该是营养不全或者鱼苗不能完全消化吸收。投喂孵化的丰年虾活体和枝角类,生长速度和存活率显著提高。不知道你们是用什么饵料饲养鱼苗。
3、充气或者过滤导致水流过大
水流过大,对鱼体能消耗加大,导致鱼苗没有足够的营养用于生长,所以鱼苗培养时要适当减小水流或者增加投喂次数,以满足鱼苗营养需求。也有一些朋友并没有使用充气和过滤,就这样静水养苗。
4、鱼苗本身的质量问题
母鱼产的第一胎,或者是6、7胎之后产的鱼苗,这时母鱼已经算老了,产出的鱼苗质量不高。最好在产前给亲鱼投喂一些活饵:水蚯蚓、孵化丰年虾或者枝角类。
9. 凤尾生的小鱼全死了
可能是你其他的鱼群把他们咬伤了,建议别混养
10. 凤尾鱼生下小鱼不明原因死了
如果是第一次可能是早产造成的,观察一下小鱼刚产出来腹下有没有一个黄色的囊.如果已经生产了几次,主要有两种可能:
1:频繁的交配,母鱼体质降低,缺钙,体内受精卵成长不完全,生下来体质较差,死亡率高;
2:母鱼在受精以后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如水温、水质、饲料等最终导致受精卵生长畸形、缓慢,生下来死亡率高。建议鱼也要优生。改善亲鱼繁殖前的水温、水质等,添加高蛋白质的饲料,小鱼生下来后保持水文在26度以上(夏天)30度(冬天),单独饲养。
11. 凤尾鱼为什么死了
水质太差:孔雀鱼下死胎可能是因为水质太差导致幼鱼不适应,此时需要将存活的幼鱼捞出,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并给原鱼缸换水。被母鱼咬死:小鱼死亡也有可能是被母鱼咬死的,此时也需要将幼鱼捞出单独饲养。母鱼受惊:孔雀鱼产死胎还有可能是因为母鱼受到了惊吓。此时需要给母鱼提供一个安静的地方,并且人工助产。
一、水质太差
1、原因:刚被生存下的幼鱼身体十分虚弱。如果将它们饲养在不干净的水质中,它们很容易被细菌感染死亡。
2、处理方法:首先将已经死亡的幼鱼捞出,避免污染水质。然后将幸存的鱼捞出,将它们放在28℃的弱碱性水中。最后换掉鱼缸中三分之一水,改善鱼缸中的水质。
二、被母鱼咬死
1、原因:大鱼吃小鱼,这是鱼类中的一个定律,这个也适用于具有血缘关系的鱼。若母鱼生产完未及时将幼鱼捞出,母鱼就会撕咬幼鱼导致幼鱼死亡。
2、处理方法:及时将存活的幼鱼捞出,避免被母鱼咬死。如果鱼缸中存在受伤,没有死亡的鱼类,需要用黄粉涂抹它们伤口,增加它们的存活率。
三、母鱼受惊
1、原因:母鱼在生产时,很容易受到惊吓,如果此时它们受到惊吓,就会导致它们难产。长时间为生产出来,就会导致一些幼鱼死在母鱼肚子里。
2、处理方法:将母鱼捞出放在一个安静并且水质适合它们生产的鱼缸中,一般控制温度在28℃左右。PH控制在6.5-7.5之间。然后用手轻轻挤压它们的腹部,帮助它们生产。这样可以使一些抵抗力强的鱼幸存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