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猫繁殖能力如此之强而名种猫价格仍如此之高?

2023-03-28 11:05 点击:157 编辑:admin

其实救助和领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亲人可爱这些实际上土猫花时间,愿意陪伴猫,土猫就可以做到。

外婆捡回来一只流浪母猫,后来生了两只小猫,我爸妈一直养着


我爸妈每天会花两个小时时间陪它们玩,现在亲人得不行,天天粘死。因为喂的也不错,猫毛很顺,很多养猫的朋友还问喂的啥

我从车轮子底下捡来一只被车压了濒死的猫,后来截肢保命


被我爸妈要走以后天天跟在大猫的后面

现在长成了白围巾白手套的小美喵。也是不怕人粘得不行

小黑被爸妈要走以后,我搬了家也没机会捡猫了。买了一只双血带证和一只所谓单血,都是朋友亲测推荐的猫舍。双血带证自然不多说,但单血的身体也很健康

这是带证的

这是单血

不光是猫陪伴人,人也陪伴猫啊,现在家里每只喵都粘死人,现在根本不想出门去玩。。。。


评论里有些人是觉得我不知道什么是协会以及协会的作用,也不知道什么是比赛,更不知道繁育人的辛苦。

很遗憾我很清楚,也很了解猫繁育这回事。我和我女朋友养了一只带证猫,一只所谓单血统,还捡来一只玳瑁流浪。很齐全了。我爷爷奶奶年轻时候养过一只玄猫,我外婆家里现在还有一只猫,我爸妈还养着两只猫。我和我爸妈还给猫接生过,我捡回来的猫还有各种病,我一手治好再拉扯大。不缺经验和体会。

在买那只带证猫之前,我翻遍了所有的协会资料,全面了解了整个行业,做足了功课。

有些人觉得没读懂,好吧,我就再重新阐述一下。

繁育出一种新品种的猫,实际上是一个技术问题。例如,从一堆英国土猫中,筛选重组基因,得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性状的英短蓝,就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对于这样一种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为之付费是理所当然的。

这是品种猫高价格的第一层因素,也是最不能忽略的因素。

这里我要强调下,所谓培育新的品种猫,是指,像从一堆英国土猫里培育出英短蓝这样一个品种,而不是单纯买两只种猫生小猫。买两只种猫生小猫,和农民买种猪生小猪是一回事,技术含量并不高。种猫的价格高,本质上也是因为种猫这一产品技术含量高。

其次,就是协会的问题。协会本身并不培育新的品种猫,仅仅只是让一堆猫舍去注册,然后帮助猫舍记录血线,给小猫发证证明这只是血线可追溯的猫。如果我印象里没记错,注册是要缴费的,然后每过五年还是几年,要重新和协会更新一下记录。每只小猫要办证,就会另外缴费。很多人觉得协会出猫标准的事情很正常,但其实很不正常,因为协会不从事繁育。

比如,谁最清楚布偶的繁育过程?谁最了解布偶性状的培育方法?当然是做出布偶这个品种的Ann Baker。可是Ann Baker和她的机构并没有判定一只猫是不是布偶猫的资格,更没有得到其他机构的承认。

换言之,从事培育新品种的人,没有获得审核权,审核权垄断在几个协会手里。

有些猫舍要同时注册CFA,TICA,WCF等两个或者数个,来展示自己是一个正规的猫舍。同时,有些猫这个协会不承认不能注册,而另一个可以。比如所谓的英短长毛银点,CFA是没法注册的,但WCF可以。

协会的这种垄断,实际上一定程度也推高了猫培育的成本,而削减了利润,成本最终会包含到产品价格中,减少的利润也会包含到价格里。

这是品种猫价格高的第二层因素。

第三层因素就是市场和资本。

培育新的品种猫这一技术生产活动,不是公益服务,盈利当然是目的,没什么不好承认的,赚钱不可耻。

如果市场上有一个产品,这个产品数量越少,那么单件的价格越高。随着市场上数量的增加,价格会越来越低。同样,市场上对某一产品的需求越大,需求大于供给,那么价格也会高。简单点说就是物以稀为贵。

任何一个市场交换,让买卖双方获益,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买方愿意为这一产品付出的最高价格,高于卖方的叫价。只有这样,买方通过购买获得收益,卖方通过卖出赚取利润,双赢。

那么怎么赚取利润呢?

首先,得控制产品的数量,不能无限制的产出一种产品。经济学上说,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利润最高,此时的生产量就是最佳产量。除了控制自己猫舍的猫的数量,另一方面是,整个市场的猫的数量也要控制。控制市场上猫的数量的一个途径,就是绝育。我卖出去的猫,不能作为种猫生下小猫。这样,整个市场上,猫的数量就不会爆发式的增长。其次,就是打击各种其他途径的猫,避免这些猫的存在影响到数量的控制。

然后,要推高需求,没有需求也要营造需求,同时让大家愿意为这一产品付的最高价格不断升高。某种意义上就是炒作和分流。比如,宣传某一品种猫亲人,可爱,再附加上几张美美照,再让部分人觉得有一只品种猫就上天了虚荣心爆棚等等。原本一个人愿意为一只猫付出一万的价格,经过一番营销手段,这个人愿意付出两万,然后市场价格一路走高。

你们就没注意到每过几年当红的品种猫就换一波么?我比较喜欢英短,前几年英短当红的是银渐层,这几年金渐层比较受欢迎。这一现象和网红当红到过气一样。

所以为什么价格高?

一方面,培育出某一新品种,本身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成本很高,价格自然不会低。其次,机构的存在推高了成本削减了利润。最后,市场和资本的操作,通过概念营销,客户分流等等常见的操作再进一步推高价格。

很多人抱怨猫贵,因为买猫的是最后被割的韭菜,就是靠你的钱养活了整个产业。很多猫舍觉得自己利润不高,因为这些猫舍不是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大部分做的事情也就是买种猫卖小猫,同时又要面对一些下限很低的所谓猫舍的恶意竞争(也就是所谓的后院。这些人往往反而利润很高)。一层层剥削下来,最肥的还是国外的部分猫舍,毕竟谁让品种猫都是老外搞出来的呢

------------------------------------------------------------------

有几位猫舍繁育人试图反驳我的观点,可是我并没有看到你的逻辑在哪里。任何一行业都辛苦,但辛苦不是顾客付费的理由。而且就我个人而言,我并没觉得猫舍的繁育的辛苦程度能和农学专业培育种子果树品种的辛苦程度相提并论。其次,我不赞同很多猫舍show出来的成本计算方式。首先,采用高额的喂养方式,本身是一种营销手段,相当于告诉顾客,你看,我的猫是用生骨肉喂大的哦我的猫更健康,所以要贵点呀。但实际上成本更合理的喂养方式就是猫粮。我想大部分开猫舍的并不是为了猫无私奉献,计算成本和收益是必要的,营销手段也是必要的,甚至很多人看不起的炒作也是必要的,这些都不可耻,可耻的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想赚钱。我个人认为,一个真正爱猫的人,很难开好一家猫舍,因为很多方法,会不忍心用在猫身上,但一旦开了猫舍,要涉及到经济利益,很多方法不得不用。

同样,我也不提倡很多人盲目攻击猫舍。单纯认为品种猫价格高是炒作也是不对的。任何一种品种猫的问世,实际上都是通过对一群“原料猫”进行基因筛选和重组得到的,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原料猫的质量直接影响目标品种性状的稳定性。举例来说,英短蓝的原料猫,是英国本土经过几个世纪自然隔绝的土猫,它们具有很稳定的性状。这就是为什么有一只不错的种公和一只不错的种母,繁育出来的英短蓝大概率不会太差。但有些猫就不一定了,比如布偶。布偶的原料猫就是Ann Baker上世纪看中的几只普通小猫而已,而且很可能为了维持某些性状的稳定采取了近亲繁殖的手段。所以有些时候,尽管两只布偶都不错,生下一代的时候还是需要比较强的人为干预才能获得比较不错的猫。这就是很多猫舍觉得繁育猫不容易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品种猫的性状其实并不那么稳定。所以,盲目攻击猫舍也是没道理的。

至于我为什么说国内的土猫其实没有充分挖掘其价值。道理很简单,我们国家的土猫,实际上有些性状很稳定,特别是狸花猫。如果经过筛选,是可以像英短、美短一样得到一个特定的品种的,完全可以把这个品种叫做“田园猫”。但很可惜,我知道很多人不愿意为本土品种猫付费,市场不够大,同时,国外对国内猫的繁育本身存在一定的偏见和压制,这一想法很难付诸实施。尽管狸花猫曾经拿到CFA的承认,但现在看CFA的官网,已经看不到狸花猫了



看着下面这些回答,真是一种blg的感觉。

真不知道是养猫的懒还是现在宣传洗脑的太厉害,自己动手查查资料,很多事情都明白了。

先看看品种猫都是怎么来的。全部看wiki,毕竟美短英短布偶都是歪果仁培育出来的猫,看看歪果仁自己是怎么说这些猫的。

美国短毛猫

这是wiki上的美短词条

wiki上history那段英文的大概意思就是说,当欧洲大陆的人移民北美的时候带了一批猫过去(为了不让老鼠吃粮食),这些猫和别的猫杂交(interbred),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性状来适应新大陆的生活和气候。到了20世纪早期,北美出现了有选择性的繁育项目,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为了从这些移民猫的后代中筛选出最好的一些性状加以保留。一开始,这种繁育出来的猫叫做“domestic shorthair”,就是家养短毛猫,后来为了和美国本土的其他的短毛猫有所区别(因为这种经过筛选的短毛猫,很多特征和原先作为繁育原材料的短毛猫已经不一样了),特别重新命名为“american shorthair”,也就是现在大家所说的美短。

wiki上还说了,美短是一种有血统的猫(其血线要可追溯,所以用词是pedigreed),有一系列严格的确认标准(这些标准是被TICA,CFA等北美所有机构所承认的)。只有满足这些确认标准的,血线可追溯的,才能叫做american shorthair。

这里要强调一点,不是长在美国的短毛猫就叫美短。对于长在美国的,但是不满足美短标准的短毛猫,wiki给出的词是random bred shorthair和non-predigreed shorthair,意思就是随机交配的短毛猫和血线不可追溯的短毛猫。

wiki里还特别强调了一点,美短和美国其他的普通家养短毛猫是有明显性状差异的,不可等同。然后wiki也强调了,美短和美国其他的普通短毛猫(random bred,non-predigreed shorthair)都是从一种叫做“working cats”的品种繁衍出来的,而这个working cats其实就是最初美国人用来抓老鼠的猫。

好了,总结下。

美短实际上就是从一堆美国土猫里经过人工选择得到的一种短毛猫。由于这个繁育项目是可追溯的,因此,美短有明确的血线追溯和性状确认标准。

英国短毛猫

英短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是世界上最早的猫品种之一。英短一般认为,是罗马人将埃及猫带入英国,和欧洲本土野猫杂交后(interbred)而来的。这些杂交喵喵经过了几个世纪的自然隔绝(因为英国是个岛),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特征。英短的繁育开始于19世纪,主要也是从埃及喵和欧洲本土野猫的杂交后代中筛选和保留一种叫做“英国蓝”的性状。到了1890年,由于波斯猫和其他长毛猫的引入,英短的繁育减少。由于一战,英短的培育就更少了。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一些英短的繁育者引入了波斯猫的血线。引入的波斯猫的基因就成为后来英国长毛猫(British Longhair)的基础。由于蓝色皮毛的猫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单一的品种的不同变种,所以英短蓝猫和俄罗斯蓝猫的杂交品种也很常见。二战导致英短的繁育再次减少,这次英国的繁育者们,不仅是让英短和波斯猫俄罗斯蓝猫杂交了,还让英短和法国的夏特尔猫(另一种有着蓝色皮毛,长得很像英短的古老猫种)杂交。二战结束后,英国的繁育者们重新开始培育纯种的英国短毛猫,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晚期,才重新获得了真正的英国短毛猫,并得到了CFA和TICA的承认。

所以,英短的变种本身就很多,比如典型的就是英短金渐层银渐层,英短蓝白等等。这些都是蓝猫引入其他品种基因后得到的变种。

布偶猫

布偶猫的来源就真的是无语了。

1960年,有一只“无血统”(non-predigreed),“浅灰色”家养长毛猫,名字叫Josephine,Josephine有着波斯猫/安哥拉猫的特征(讲白了就是现在很多人说的串串)和几只来源不明可能有着缅甸猫或者巴曼猫基因的猫配种后生下几只小猫。这些小猫看着好像又有点暹罗猫的样子。Josephine这些小猫的后代也保留了这些特点,而且性格比较温和balbala,被一个叫Ann Baker的人看中,然后Ann Baker从Josephine的主人那里买了几只Josephine的小猫,开始培育一种新的品种(就是现在大家所知道的布偶猫)。

然后,wiki里的说法是,Ann Baker买的Josephine的两只小母喵,一只叫Fugianna,另一只叫Buckwheat,和一只叫Daddy Warbucks的公猫配种(这只公猫提供的就是现在布偶的海豹重点色基因,seal point)。然后重点来了,Wiki里的原话是:

All Ragdolls are descended from Baker's cats through matings of Daddy Warbucks to Fugianna and Buckwheat.

看得懂英文的自己体会下这句话的含义。讲白了所有的布偶猫,本质上都是Daddy Warbucks这只公猫和Fugianna,Buckwheat两只母猫的后代。

然后下一句更直接,掉渣天的Ann Baker没鸟传统的喵喵协会们,而是自己注册了ragdoll商标,创立了一个布偶猫的协会(IRCA),然后!IRCA没有被大部分喵喵繁育机构和比赛承认!

之后,就说的是1975年,有一些人从IRCA里跑出来,这些人培育的猫被CFA接受,然后这些猫的特性就是现在CFA对布偶猫的认证标准。之后,2004年,又有人从IRCA跑出来,带出来的猫就是现在被称为褴褛猫(Ragamuffin)的品种。


我再说一点别的。

wiki上cat这个词条里说,在家猫被驯化前,猫只有这么几个品种:

jungle cat(F. chaus),European wildcat(F. silvestris), African wildcat (F. lybica),Chinese mountain cat(F. bieti),sand cat(F. margarita) andblack-footed cat(F. nigripes)

为了便于理解,我就直白点随便翻译下,就是森林猫,欧洲野猫,非洲野猫,中国山地猫,沙漠猫和黑脚猫。

During domestication, cats have undergone only minor changes in anatomy and behavior, and they are still capable of surviving in the wild.[49][50]House cats often interbreed with feral cats,[33]producing hybrids such as the Kellas cat in Scotland.[51]Hybridisation between domestic and other small wild cat speciesis also possible.[52]

在驯化过程中,猫的改变非常小,以至于家猫(felis catus)仍然保存了野外生存的能力。家猫也会和其他品种的猫杂交,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品种。不仅如此,家猫还可以和野生的猫杂交。

而上面说的什么美短,英短,布偶,本质上都是家猫(felis catus),只不过具有不同的特征。

就像白人是人,黑人也是人,只不过一个看着白点儿,一个黑点儿。


说了这么多,回到问题。

抛开繁育的成本,花费,国内国外等因素,直接回到本质。

人类开始驯化猫,形成家猫(felis catus)。家猫具有一个庞大的基因库,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基因。

世界上本来没有那么多的品种猫,现在为什么会有?当然是有人去培育出来的。就像袁隆平搞出来的杂交水稻。

所谓培育,说白了就是人工选择而不是自然选择。人工从家猫基因库里选择一些基因强化,保留,从而形成某些明显区别于普通家猫的猫,这就是所谓的品种猫。

繁育的理论知识实际上书本里都有,基础原理大家也都明白,这些是公共知识。但是问题是,怎么培育出特定性状的猫,是一个技术问题。

对于理工科的技术发明,可以申请专利,专利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保证发明者的权益,发明者可以用这个专利来赚钱,从而得到对自己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回报。

可是猫的培育可以吗?

猫的培育并不能申请专利来保障培育者的权益。所以,培育者采用的方式是,把猫绝育,然后出售,断绝了自己培育的猫成为别人进行培育的原材料的可能性,从而实现一种类似“专利”的环境,即:你不能用我卖给你的猫进行繁育培育出新品种。

这才是本质。这种垄断性质的措施才能给付出劳动的人带来收益。无可非议。但问题是,什么时候是个头?啥时候tm这个专利才能过有效期啊!

但当这种行为开始多起来的时候,又发生了一种扭曲。

比如布偶猫的来源。正常情况下,Ann Baker自己培育出来的猫才是布偶猫,但是她成立的IRCA却不被大部分机构承认。为什么呢?很简单,所谓大部分机构,比如CFA,TICA,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它们已经垄断了猫品种的审核权。

就像现在的布偶,你怎么知道是不是血统猫,是不是真正的布偶猫呢?就要有人告诉你,这是布偶,这个机构就是CFA和TICA。

突然间冒出来一个IRCA,我不鸟你们,布偶是我的品种,我说是才是。你觉得CFA什么感觉?

举个例子,本来单位里大家好好的,都朝九晚五,突然来了个XX,非要白加黑五加二,结果这个奋斗逼抢了别人的工资奖金升职机会,你觉得剩下的人啥感觉?

古话说得好,断人财路犹弑人父母。

为什么品种猫价格如此之高?

一方面,因为培育者培育出了各种品种,要拿到钱作为对其劳动的回报,

另一方面,CFA等机构要做个认证,告诉你这是我这个权威机构认证过的,靠谱的猫儿,这也得花钱(猫舍要注册,猫办证要花钱)。

层层剥削,越底层的越苦逼。而买猫的,就是最底层,被割的韭菜

阳光底下,没啥新鲜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两只猫一起养,是同性好相处还是异性好相处?
上一篇:暹罗猫可以聪明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