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府和包公祠区别?

151 2024-11-03 11:14

一、包公府和包公祠区别?

二者不是同一个地方,本质是不同的,,包公府一般指开封府,开封府位置在包公湖北岸,是包拯办公处理事务和居住的地方,占地60公顷,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大气恢宏,非常壮观;包公室是为纪念我国古代著名清官包拯而恢复重建的,坐落在开封城内包公湖西畔,占地一公顷多是放送风格的古典建筑群,气势宏伟,风格凝重典雅。

二、包公祠和包公墓区别?

包公祠是族人聚集的地方,包公墓是死人埋葬的地方。

三、包公园和包公祠哪里好看?

包公园是为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而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属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整个包公园占地30.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5公顷,总体布局为开放式,主要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组成。2010年,被中央纪委命名为首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包公园是沿包河开发的一个带状公园,其中有包公墓园、清风阁、包公祠三个著名景点。

四、河南包公祠和安徽包公祠区别?

河南包公祠和安徽包公祠是都是纪念包拯的场所,但是它们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因此它们的建筑风格、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各有不同之处。

河南包公祠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9-984年),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包公祠保存了许多包公生平事迹的文物、史书和艺术品,是了解包拯事迹的良好场所,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旅游胜地。

安徽包公祠在安徽省亳州市,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代大德年间(1297-1307年),与河南包公祠相比,它的历史更为悠久,包拯也曾经在这里担任过知县。包公祠现在展示的是元代建筑风格和安徽文化的瑰宝,也是对包拯精神的纪念。

五、狄仁杰和包公区别?

一、学识方面

狄仁杰:通过电视剧发现狄仁杰在断案的时候就是一部活着的百科全书,通古晓今,从历史简史到人文地理,再到医学著作,感觉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也没有他不会的。

包拯:历史到还是比较精通,与狄仁杰不相上下,人文地理多数时候就是展昭提供信息或是实地考察了之后汇报,医学只能说是略知一二,还得靠公孙策治病救人带验尸。

所以这学识方面包拯完败。

二、生存能力

保镖:狄仁杰有李元芳,包拯有展昭,两人武功感觉还是李元芳比较牛,铁手团六大高手围攻都没能杀死他,但是被他反杀5人,重伤一人,展昭估计够呛。

护卫队:狄仁杰出门办案基本都是千牛卫,也就是保护皇上的卫队,战力绝对杠杠的,包拯就是那四大金刚再加些小兵,四大金刚还动不动就被人算计干蒙,这护卫也比不过。

他们本人:狄仁杰在多次场合都能亲手杀敌,会使刀,能拉弓,但几乎没见过包拯动手杀敌,神话部分就算了,什么文曲星下凡,都成神话了,不在这讨论范围。

所以狄仁杰的生存能力要比包拯高出一节

三、断案能力

狄仁杰:断案思维清晰,基本断的都是大案要案,经常是设圈套让对方钻,然后牵着对方鼻子走,关键证人受伤濒死都能凭借高超的医术给就救活并起到决定性作用,最终破案。

包拯:断案木纳,会使用战术级别的计策,没有战略级别的大计策,多数时候都是按部就班的寻找证据,案件有大有小,很少有能动摇国之根本的大案。

所以断案方面包拯也略输一筹。

六、家猫和流浪猫

家猫和流浪猫:让我们一起了解猫咪的世界

家猫和流浪猫,这两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同程度地耳熟能详。猫咪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宠物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可爱的外表赢得了无数人类的心。但是,当我们说到猫咪时,仅仅停留在家猫和流浪猫的区别上,未免太过狭隘。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猫咪的世界,探讨家猫和流浪猫的共性与差异。

家猫的特点和习性

家猫是指由人类驯化和饲养的猫咪,它们已经融入了人类的家庭,并被广泛视作宠物。家猫的特点和习性是我们理解它们的关键。首先,家猫通常比流浪猫更加亲人和温顺。它们经过长时间与人类的互动,逐渐适应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善于与人沟通,懂得如何获取主人的关注。

另外,家猫也需要与流浪猫不同的照顾和关爱。家猫对于食物的选择相对挑剔,日常饮食应当注意均衡营养,避免偏食。同时,家猫还需要有固定的生活环境和活动空间,例如舒适的睡眠区域、猫咪专属的猫爬架等。这样的环境能够有助于减少猫咪的焦虑感,提高它们的生活质量。

家猫还需要定期的防疫和兽医检查,以确保它们的健康状况。不仅如此,与人类一样,猫咪也需要愉悦的心理状态。为家猫提供适当的玩耍和互动时间,能够有效地提高猫咪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流浪猫的现状和保护

相比于家猫,流浪猫更多地依赖自然环境生活。它们通常是没有固定主人的,或者是被遗弃、走失的家猫。在城市和农村,我们都可以看到流浪猫的身影。它们生活在街头巷尾、公园花坛或者废弃房屋附近。

流浪猫的生活状况常常艰难,它们缺少稳定的食物来源和安全的住所。与家猫不同,流浪猫通常要面对更多的危险和不利因素,如交通事故、恶劣天气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威胁。因此,保护流浪猫成为了我们应尽的责任。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进行流浪猫的救助和收养。许多组织和机构致力于流浪猫的救助工作,他们提供食物、医疗和安置方案,帮助流浪猫脱离困境。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从根本上解决流浪猫问题。这需要加强宠物主人的责任心,不随意抛弃和遗弃自己的宠物。

家猫和流浪猫:彼此之间的联系

家猫和流浪猫虽然在生活环境和习性上有所差异,但它们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联系。首先,家猫和流浪猫都属于猫科动物,有着相似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无论是家猫还是流浪猫,它们都需要人类的关爱和保护。

其次,家猫和流浪猫之间的联系也体现在它们的血缘关系上。流浪猫可能是家猫的后代,或者是从家猫中走失的。因此,流浪猫也是我们家猫的亲属,关心和保护流浪猫也是在为家猫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家猫和流浪猫的联系还可以从社会的角度理解。猫咪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宠物之一,早已与人类的社会和文化紧密相连。无论是家猫还是流浪猫,它们都承载着人类的情感和意义。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家猫和流浪猫将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共存,传承着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结语

家猫和流浪猫都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存在,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给予我们关爱和快乐。家猫是我们身边的伙伴,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呵护。而流浪猫则是我们责任的延伸,需要我们一起努力为它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无论是家猫还是流浪猫,它们都有权利获得我们的关爱和保护。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家猫和流浪猫在这个世界上得到更好的对待,它们将继续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和陪伴。

七、山猫和家猫比?

山猫和家猫都属于猫科动物,但在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山猫通常生活在野外,是野生动物,而家猫则生活在人类的家庭环境中,经过驯化和人类的照料。

山猫通常更大更强壮,有更发达的肌肉和更长的毛发,适应野外生存。而家猫体型较小,更适应与人类一起生活。此外,山猫更善于捕猎和生存,在野外有更强的生存能力,而家猫则更依赖人类的照料。总的来说,尽管它们在外表和生活环境上有明显差异,但它们仍然共享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它们都是优秀的猎手,都有相似的身体结构和行为特征。

八、在分包公司和总包公司的区别?

日常的工作内容不同

在分包公司,员工面对是不同的专业施工,施工专业技术是主要的努力方向。管理人员是管理细则和方案的编制,落实,专业知识和施工管理经验是首位,特别是面对农民工的时候,给他们讲清交底内容,是需要管理经验的。

总包在工作中,关键的还是协调能力,得能把上层不合理的要求,落实下去才行,专业能力也需要,但不主要。

九、合肥包公园和包公祠一样吗?

包公园包括包公祠,包公祠是包公园的一部分

十、包公的出身和形象?

  包公,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在民间赢得了“包青天”的美誉。在元明清的戏曲小说中,他被描绘成了一个“白天断阳、夜晚断阴”的传奇式人物。他,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清官代表,已跨越时空,升华为“正义之神”。百姓所了解的包公,一般是戏曲、小说中的包公,是经过民间传说、艺人塑造及文人加工的文化包公。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包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他的生平事迹和从政实践又如何呢?历史包公与文化包公究竟有何联系和区别?  孔繁敏教授将就大家所关心的包公身世之谜和形象之谜,用当代视角来回顾历史,他心目中的包公究竟是什么形象?包公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出身坎坷,由长嫂抚养长大的吗?戏剧小说中描写的威风凛凛的“黑脸”包公又与历史上真实的包公形象有多大的出入呢?  北京联合大学孔繁敏教授为您精彩细述《千古包公》之《包公的出身与形象》。  包公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传说他是一个农家子弟,出生经历比较坎坷,长的形态比较怪异,在头额上还有一道弯弯的月牙,传说他断案非常神奇,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是百姓心中的包青天。那么历史上包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历史上,有不少特殊人物的出身往往也很特殊。古代人非常迷信,认为凡是杰出的大人物降生,往往都会伴有许多奇异的现象发生。关于包公出世的传说,民间就流传着好几种版本,那么,哪一个才是最贴近历史,最真实的呢?对于包公的这段离奇身世孔繁敏教授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来看,一般作为特殊的人物,都伴随着一些奇异的现象发生。比如说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说他出生的时候就有“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 民族英雄岳飞 ,传说他出生之时就有一个大鹏从他屋顶飞翔而过,后来就把他取名为“鹏举”。这里都有传奇的成份。在包氏家族当中也有一个比较悠久的传说。包拯的母亲在即将临产的时候,他的父亲,包令仪忽然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猛虎向他扑来,他惊醒之后非常吃惊,感觉这是一个不祥之兆,恰巧包公出生的时候,他全身漆黑而且不哭不叫,非常怪异。包拯的父母在这种惊疑之中,竟然把包公扔到家门口的池塘里。那么,恰巧当时是夏季,这个池塘长满了荷花,]那么包拯就被荷叶托住没有掉进水里。恰巧这个包家的长嫂到池塘来洗衣服见到了包公,就偷偷的就抱回家中,后来就抚养长大。这样就传着包公是由长嫂抚养长大的。视长嫂如母的这样一种说法。今天在合肥的包氏家族当中还遵守着这样一个习俗,就是敬重嫂子,比敬重姐姐还讲究,说句怠慢姐姐的话没有多大关系,但是绝不能怠慢嫂子。因为视长嫂如母啊。这个故事传说的比较悠久,在包氏家族当中影响比较深远。  除了民间流传的“长嫂如母”的故事之外,在京剧中也有一出非常精彩的《赤桑镇》。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包公巡按赤桑镇的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状告包拯侄儿包勉,打死她儿子,摔死她孙子,非礼她儿媳妇,致死人命三条!此等重罪,罪不可赦。可是,包勉是包拯的侄儿,更是包拯长嫂的亲生骨肉,包拯幼时丧母,是吃嫂嫂的奶长大的,而小包勉却因奶水不够吃粥长大。这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的养育之恩是包拯一辈子都报答不完的。可是现在却要斩了嫂嫂唯一的骨肉,包拯又怎么能狠下心来呢?最终,包拯铁面无私、不循私情,秉公执法,斩了包勉。结案后,包拯把妻子李夫人叫到跟前,说:“嫂嫂就包勉这一点骨血,我们要好好孝敬她老人家啊!长嫂如母,你要记住啊!”从此,“长嫂如母”的这个说法,就连同这个动人的故事一起流传了下来。  既然“长嫂如母”的传统这么悠久,在包氏后裔中的影响又这么深远,那么,出生既遭遗弃的包公真的是经历坎坷,由嫂娘一手抚养长大的吗?孔繁敏教授对“长嫂如母”这段家喻户晓的传说又有怎样的独特见解呢?  事实上包公并不是由长嫂抚养长大的,在宋代的史书当中没有包公有兄长的记载。在后来的包氏宗谱当中曾经记载过包拯他有两个哥哥,但是都在早年去世了,实际上包公还是一个独生子,没有哥哥就不可能有长嫂。在《宋史·包拯传》当中记载了包拯的儿媳崔氏的情况,其中讲到“有子名繶,娶崔氏,通判潭州,卒。崔守死,不更嫁”。  包拯的儿媳崔氏,在19岁的时候出嫁给包公的大儿子包繶,出嫁两年,包繶英年早逝,遗有一子包文辅,包文辅也在五岁时夭折,崔氏一直是守节不嫁,史书称她“尽志于孝养”, 即用心照顾包公夫妇。  包公的大儿子包繶娶了年方十九的淮阳崔氏女为妻。崔氏的母亲吕氏是三度任宰相的吕蒙正之女,崔氏即为吕蒙正的外孙女,家族显赫。不幸的是崔氏结婚后的第二年包繶就病故,遗有一子包文辅,也在五岁时不幸夭折了。此时包拯己五十五岁,老年丧子,心情之悲痛,可以想见。崔氏年少丧夫,心情同样是很悲痛的。包拯夫妇见崔氏年少,不忍其一辈子守寡,也担心她心情不稳定,主动派人“询其意”,表示愿将她“还宗”,回到娘家便可另结良缘,希望她今后能够生活美满。崔氏得知后,却“蓬垢涕泣出堂下,”面对包拯发誓说:“生为包妇,死为包鬼,誓无它也。”崔氏终生没再改嫁,她守节尽孝的行为也因此受到了朝廷的表彰。  包公一直到59岁身边都没有一个子女,但是这一年,有一个包公的媵妾离开了包府,这个媵妾在古时候就是指陪嫁过来的女子,属于侍女,类似于今天的保姆,身份比较低。那么媵妾走的时候已经怀有身孕,后来生了个男孩,也就是包公的小儿子包绶,崔氏得知以后,便把这个孩子接到自己家里,精心地抚养,墓志铭记载说“慈养之如己子” 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又说到“绶事节妇如母”。 就是对他的长嫂崔氏像母亲一样对待。那么到宋仁宗嘉佑七年也就是1062年,包公64岁去世了,遗有一个五岁的包绶来继承香火,包拯一生居官清廉,没有给家里留下多少遗产,崔氏也是清贫度日,一直把包绶抚养成人。应该这就是长嫂如母故事的原形。只是包公是指着包绶。长嫂是指崔氏了。崔氏后来受到朝廷的表彰,因为她的事迹当时就很有影响。朝廷写了封增她为永嘉郡君的一个制书。这个制书是由苏轼大文豪苏轼起草的。同时还封表门楣,就是为家乡建了一个节妇台,还给她写了传记。这个在宋史中还有《崔节妇传》。说明影响是比较大的。  因为在古代“公”是对人的尊称。比喻说姓王的就称他王公,姓张的尊称他为张公。包拯在当时就尊称他为包公。包公的儿子包绶,那么在当时也有不少人称他为包公。那么久而久之这个包公儿子包绶这个长嫂如母的故事接到,或者是说张冠李戴到包拯的身上了。那么这个长嫂如母的故事也随着包公,就是包拯的威名传扬下去了。  既然,“长嫂如母”的故事并不是发生在包拯的身上,而是古人一相情愿、移花接木了他小儿子包绶的一段成长经历,那么,包公的真实身世又是怎样的呢?他的确像民间传说中的那样出身凄苦、经历坎坷吗?  据《宋史》包拯传记载,包公他名拯,字希仁,他是生于宋真宗咸宁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出生就是在庐州合肥,就是今天合肥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在三国时期,是一个孙吴和曹魏征战的一个拉锯的一个战争的一个地方。包公在中年的时候曾经回忆自己的经历,他说“生于草茅,蚤从宦学” 。所谓“草茅”,就是说他出生于一般的普通家庭。地位并不显赫。所谓“早从宦学”就是说他在比较早年的时期,跟着父亲在外地游学,读了不少书。  父亲包令仪曾经做过福建惠安县的知县。后来是以尚书虞部员外郎退休还乡,是一个品位不高的这么一个闲散官。包公后来地位提高以后,按照宋朝的制度,他可以封赠祖先,所以后来包公的祖父、父亲都封赠为挺高的官。从包家的地位来说,包公的孙子包永年墓志铭中讲到说“包氏世有显闻,实自孝肃公始” 。孝肃就是包拯的氏号了。意思是说包氏家族地位的提升是从包拯开始的。以前地位是比较低的。  其实要说到包公的祖先,再往前追溯还可以追到春秋时代楚国的申包胥。可能大家知道申包胥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爱国志士,在春秋晚期,春秋诸国相互征伐,当时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和孙吴的帮助下就进攻楚国。当时在交战当中,吴国是占优势,后来就攻占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就是今天湖北的江陵。这时候因为楚国的都城都被吴国占领了,面临着亡国。那么楚国的大夫申包胥请求秦国出兵帮助楚国来复国,击败吴国。当时的秦哀公并不准备出兵,但是申包胥苦苦哀求,据汉书记载,他站在秦廷,日夜哭求“七日七夜不绝其声” 。他这种爱国的情操,爱国的精神,终于感动了秦国的君臣。后来秦国出兵帮助楚国击败了吴国,申包胥因为成为兴复楚国的功臣。按照当时的姓氏制度,他的后世子孙就取其“包”字为姓,申包胥就成为包氏家族一世祖。就是包家的一世祖先了。这个情况在一部大书,就是宋朝郑樵所著的通志当中也有记载,他其中提到说,“包氏出自申氏,楚大夫申包胥之后,以字为氏”。其后还特别著名“宋朝包拯为疏密副使,庐州人”, 可见包姓“出自申氏”。这是确实的,另外根据《包氏宗谱》记载,说包拯是申包胥三十五世孙。这个是算是一种说法。  那么,包公的形象又是怎样的呢?民间传说中,包公脸面黑如锅底,额头还有一道弯弯的月牙,在戏曲舞台上,包公的打扮也基本定型为黑脸长须,身穿蟒袍,头戴乌纱,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遗留下有关包公的真实画像呢?包公的画像,有这样几个不同的版本。包氏宗谱、包公祠、还有故宫就是紫禁城故宫南熏殿,还有梁启超他自己所藏的一些古书画册当中都藏有不同类型的包公画像。各类版本当中展现的包公画像还是有所不同,这几个不同的版本,哪一个更可靠呢?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包公传世画像不多,主要有:  包氏宗谱 包公像  包公祠 包公像  梁启超 《饮冰室合集》 包公像  故宫南熏殿 包公像  几幅画像面貌各不相同,那么,哪一幅才是最接近历史包公的真实画像呢?  合肥包公祠是在包公去世第四年修建的,离包公在世时间很近。据当时修包公祠的《祠记》当中记载说“立公之像” ,就是当时在这个包公祠当中,立有包公的像。那么是不是这个像一直流传至今呢?现在还不敢说,因为包公祠,历尽也是千年了,多次的重修,很难说现在包公祠中的画像保留了当时的原样。  那么包氏宗谱,就是包家自己家族修的这个书也有包公的画像。不同的版本也有所不同。这个宗谱也是多次的修订。修订一次就有一些变化。所以现在我们也不能说就保留了包拯的原貌。  梁启超所藏的包公的画像不知来历,他那个画像跟其他的也有不同点。所以我们也很难说他这个是否是真实的面貌。  我感到,比较有权威的可信度比较大的包公画像是故宫南熏殿所藏的包公像。因为这是国家所藏的包公像,明清的故宫它的很多档案材料是从元代接收来的,元大都就是在北京,它当时国家的一些重要的资料是在灭宋的时候从宋接手过来的。这个历史上都有确切的记载。因为中国非常重视修史这样一个传统。有一句话叫 “国可灭,史不可灭” 。所以这些史书资料在更替朝代的时候有一些就传到下一代了。那么在宋代朝廷也为包公画过像,这里面有一个非常确切的材料就是包公孙子《包永年墓志铭》其中提到,“元丰天子,念孝肃忠烈,当追荣无穷,诏登绘像,春秋从享” 。说这个宋神宗他追念包拯忠心烈胆,所以命朝廷画包公像放到祖庙当中,在春秋时期,加以祭祀。这说明当时在宋朝廷当中是为包公画了像。后来这个画像是不是就由国家一直保存,历尽元明清各朝代呢?我们也不敢说,因为也没有确凿的依据。但是我们只能说故宫所藏的包公像应该有一定的依据,应该是比较权威的。  那么,从这个像来看,包公的形像比较端庄、清俊,仪表堂堂,下垂大耳,显得非常和善可亲,跟传说是不同的。现在包公祠当中也保存着一幅世人所画的包公像,这个像大体上是按照1:1的比例来画的。画的包公像个子不是很高,大约是1.6米左右。左肩略低于右肩,嘴唇宽厚,皮肤比较白净。看上去很像出生于中原地带,喝合肥水长大的一个合肥人。在清代知庐州的张详云见过包公像以后,也感慨说:“公肖像满天下,向时所见,皆棱角峭厉,使人汗骇僵走,不敢仰视,今奉命守庐,拜公于香花墩上,岳岳怀方,和蔼溢于眉睫,无外间妄塑非常状,甚矣人之好怪也!” 可见包公的相貌跟常人是一样的,并不像传说的那么怪异了。  从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梅兰芳缀玉轩藏明代脸谱》和清初昆、弋脸谱来看,在明代戏曲中,包公的脸谱上并没有出现月牙图案,只是画了两道深深的白眉毛。而经过清初戏曲舞台上的不断演变,包公额头上的图案曾一度变为一副太极图。等到了清末,官场腐败、民不聊生,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迫切的希望官府里有像包拯这样的清官好官来为民请命,希望包青天再世,于是便改画脸谱上的太极图为月牙图案。这个月牙图案犹如悬在夜空中的一轮明月,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希望。此外,民间还长期流传着包公是天上星宿下凡,可以“日断阳夜断阴”,因此在一些包公戏曲中出现“日月阴阳脸”的脸谱。  有关包公的传说似乎与时间成正比,时间越长,传说越多,偏离历史真相也越远。千百年来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为什么要把他描绘成一个面目黧黑、相貌丑陋的“包黑子”呢?威风凛凛的“黑脸”和“月牙”的形象千百年来为什么能如此的深入人心呢?  包公形象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你像,京剧包公戏有20多种包公形象,都是人们想象创造的,反映人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人们想象的这个包公形象既贴近百姓,又能为民做主,是一种威风凛凛的“黑脸”的形象。  虽然包公的形象有多种多样,但总体上最主流的基本的形象,反映他是刚强睿智、为民请命,铁面无私、执法如山 。他这个基本形象是按照平民,还有一些艺人和文人的想象塑造的,是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愿望。或者说他是在官僚群中树立的一个形象,一面旗帜。这种黑脸包公他象征着居官清正廉洁、铁面无私的精神。反映人们追求公理、坚持公正的愿望,具有很强的艺术的魅力和教育的意义。如同关羽红脸象征忠臣、曹操白脸象征奸臣、包公黑脸象征清官、象征着公理和正义, 这是人民的创造。当然从深层次来说,除了有人民的想象力、创造力一面以外,还受儒家的影响。因为他脱离不了时代的烙印。儒家思想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姓,曾益其所不能。” 担当大任的人物他的经历必然是坎坷的,必然是神奇的,要经过一番坎坷才能成为一个担当大任的人物。这是儒家思想。那么包公的出生和他的形象,实际上就是儒家“天降大任于此人”的一个具体反映,所以他也是有儒家思想的烙印。  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清官代表,包公的艺术形象历经元、明、清三代已基本形成,其后又被浓墨重彩的涂上了“法官”、“侦探”、“忠臣”和“青天”的几道大手笔,历史的真实与演绎的文化以不断变换的“脸谱”吸引着广大观众。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者对包公形象的描绘也各有侧重,它反映了当时儒家思想统治下的政治特点,也充满了平民、艺人及文人当时的生活情趣和想象成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下一篇:疫情严重五路居菜市场营业吗?
上一篇:困惑:我家猫为什么不吃妙鲜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