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迪士尼爱洛公主经典语录?
有些人值得我融化,但好像现在不是时候——雪宝,《冰雪奇缘》
命运就掌握在我们手里,只有勇敢的人才能体会。——梅琳达公主,《勇敢传说》
逆境中盛开的花最珍贵,也最美丽。——皇帝,《花木兰》木兰
我不可能做回昨天的自己,因为现在的我已经和那时不同了。——爱丽丝,《爱丽丝梦游仙境》
随它吧,随它吧。——Elsa女王,《冰雪奇缘
走出你的安乐窝,去冒险吧,你会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长发公主Rapunzel,《魔发奇缘》
永远都不要因为年龄,而放弃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就算是让奇迹出现,也要花点时间。——仙女教母,《灰姑娘》
爱是一扇打开的门。——安娜,《冰雪奇缘》
你是绅士。纵然你外貌丑陋,全身长满兽毛,你对我是温柔的。可是你无论多么温柔仍然是野兽!——贝儿公主《美女与野兽》
别站在暗处 出来看着我——贝儿公主 《美女与野兽》
二、小镇练兵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小站练兵。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袁世凯在天津小站以德国军制为蓝本,制订了一套近代陆军的组织编制、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训练和教育制度、招募制度、粮饷制度等为内容的建军方案。
基本上摒弃了八旗、绿营和湘淮军的旧制,注重武器装备的近代化和标准化,强调实施新法训练的严格性,成为中国近代陆军的草创先河。
因其队伍训练营地在天津东南70里的一个铁路站,位于天津至大沽站中间。故被称小站练兵。
小站在 天津咸水沽南约10公里。 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奉旨在此督练"新建陆军"。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袁世凯接替胡燏棻,在小站督练新建陆军。
他在原10营近5000人的" 定武军"基础上,又增募新兵2000多人,聘请了更多的德国教官,采取近代德国陆军制度,组建步、马、炮、工、辎等兵种,全部采用外国新式武器装备,并制定新的营规营制、饷章、操典。
袁世凯在小站设立了"新建陆军督练处",除了起用当年随 李鸿章来北方驻防的淮军旧将外,又派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冯国璋、 段祺瑞、王士珍等分任各处总办或统带。
派曹锟、卢永祥、王占元、段芝贵、 李纯等分任各营哨官;并委派旧友 徐世昌、任秀深、唐绍仪办理文案。
为了提高兵士的素质,同时控制军事教育权,袁世凯还建立了步队、马队和炮队等随营学堂和德文学堂,统称“行营武备学 堂”。
与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并称为"北洋三军",这便是袁世凯军阀集团冠以"北洋"二字之始。
小站练兵,揭开了清军编练近代化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军制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创造了中国近代军制历史多个第一次。
1、第一次规范设置步、骑、炮、工、辎重等陆军主要兵种,全部编制装备近代火器新式作战装备,组成中国多兵种合成的近代陆军。
2、第一次仿效西方现代军队,形成军、师(镇)、旅(协)、团(标)、营、连(队)、排、班(棚)的编制,建立规范的随军医院和使用近代通信手段的专业分队,并全部配备新式通讯与观测装备、辎重车等。
3、第一次按照西方近代军队模式制订训练大纲,并以西式律令操法训练部队,结合中国古代练兵与管理经验制订出各类军法军规。
4、第一次参照近代欧洲国家的陆军征兵标准,制订士兵招募制度,鼓励有文化者从军,促使中国军队成分发生变化。
5、第一次设立参谋营务处、执法营务处、督操营务处等正规参谋机构、军法执行机构和训练监督机构,提高军队指挥与管理效率。
6、第一次设立粮饷局、军械局、转运局等较为完善的近代后勤保障机构,提高部队军事行动的保障能力。
7、第一次废除跪拜等旧式封建礼仪,组建正规军乐队,以文明军事礼仪规范官兵的日常行为。
8、第一次创办各类军事学堂、学兵营、训练队等一系列学科健全、管理规范的军事教育机构、派遣军事留学生出国深造,并委任毕业生或留学生担任部队各级军官。
9、第一次仿照西方陆军军制,在中国军队中实行正规的近代军衔制度,进一步促进中国陆军的正规化建设。
10、第一次按照近代陆军单兵作战的要求,淘汰笨重的旧式军服,采用西式军服制式,使新军部队面貌焕然一新。
自此,“小站”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成为中国日后各自雄踞一方、相互征伐不已的军阀武夫们的摇篮。
三、为什么辜鸿铭是马来西亚人?
辜鸿铭是马来西亚人因为出生在马来西亚。
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
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1870年,14岁的辜鸿铭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后回到英国,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
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此时,辜鸿铭获文、哲、理、神等十三个博士学位,会操九种语言。他在德国人举办纪念俾斯麦百年诞辰会上所作的即席演讲,博得一片喝彩。他还会用拉丁文作诗。民初上海愚园路廊壁上镶嵌的拉丁文的诗,系辜鸿铭手笔。后来,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时,辜鸿铭已是声名显赫的知名人物;而40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在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一书中曾提及辜鸿铭。14年的留学生活使富有天赋的少年辜鸿铭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
1880年,辜鸿铭结束自己14年的求学历程返回故乡槟城。
1881年,遇到马建忠并于其倾谈三日,思想发生重大改变,随即辞去殖民政府职务,学习中国文化。
1883年,开始在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开始,他昂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他还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后来又翻译了《大学》。
1885年,辜鸿铭前往中国,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洋文案”(即外文秘书)。张之洞实施新政、编练新军,也很重视高等教育。他在晚清实权派大臣张之洞幕府中任职二十年,主要职责是“通译”。他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自号“汉滨读易者”。
1891年,俄皇储来华,赠其镂皇冠金表。
1893年11月29日,在辜鸿铭鼎力谋划并拟稿,再呈张之洞审定,于光绪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以《设立自强学堂片》上奏光绪皇帝,筹建由国人自力建设、自主管理的高等学府——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得到钦准。自强学堂正式成立后,蔡锡勇受命担任总办(校长),辜鸿铭任方言教习,成为自强学堂一代名师。
1898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晤访。
1901年,清廷曾以“游学专门”名誉赐他为“文科进士”。
1905年,辜鸿铭任上海黄浦浚治局督办。
从1901至1905年,辜鸿铭分五次发表了一百七十二则《中国札记》,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
1906年,与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书信往来。
1908年,宣统即位,辜任外交部侍郎。
1909年,英文著本《中国的牛津运动》(德文译本名《为中国反对欧洲观念而辩护:批判论文》)出版,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
1910年,他辞去外交部职务,赴上海任南洋公学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