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貘的繁殖技术?
马来貘繁殖:
马来貘没有固定的繁殖期,求偶时成对活动一段时间,交配之前雄兽和雌兽常常在一起团团打转,互相啃咬,发出像鸟鸣一样的各种声音。交配在水中或陆上均可进行,然后雄兽便与雌兽分离。雌兽的怀孕期为392—419天,每胎产1仔,偶而产2仔。
初生的幼仔体重为8—10千克,全身为深褐色,并且有许多黄色的斑点和条纹,在阳光下的丛林中形成了很好的保护色,以后逐渐腿去,6个月后完全消失。幼仔生下不久便可随雌兽活动,不时地停下来吸奶,每天体重能长0.5千克左右。待雌兽奶水干竭后,幼仔便开始吃树叶和青草,逐渐适应独立生活,4—5岁时性成熟。寿命为20—25年。
二、鹦鹉的繁殖技术?
一、如何确定鹦鹉的公母:成年虎皮鹦鹉看鼻子蓝色为公,姜黄色和白色有点淡蓝色为母。成年牡丹鹦鹉看站姿,昂头为公趴着为母,母比公的头大。
二、鹦鹉繁殖期营养套餐:鹦鹉下蛋会消耗大量自身营养物质,需要补充钙和微量元素,冬季还没有进入繁殖期的鹦鹉,可以喂食蛋小米补充营养,达到催情作用。
三、繁殖箱的选择:市面上鹦鹉繁殖分以下①草窝②塑料窝③木质繁殖箱,个人推荐竖式木质繁殖箱,更加贴近自然环境繁殖环境。具体尺寸根据鹦鹉选择,各大网购平台都要卖。记得喊卖家多送木屑,冬天木屑多才能保暖。
四、冬季鹦鹉繁殖注意:①保暖要注意室内温度低容易冻死幼鸟,北方有暖气也可以用烧煤暖炉,南方可以使用陶瓷灯加热取暖。②繁殖期鹦鹉神经紧张,需要安静的环境少打扰,以及减少打开繁殖箱次数,查看幼鸟前,手上不要有气味,不然母鸟容易弃窝。③勤换托盘打扫卫生清理粪便。
三、鳙鱼的繁殖技术?
在鳙鱼养殖之前,最好进行彻底的清塘。将池塘内的多余的淤泥清理干净。鱼池清扫干净,没有较多的淤泥之后,进行消毒杀菌。鳙鱼的鱼塘的消毒以生石灰消毒为主。选择生石灰的原因一是因为生石灰在触碰到水体的时候,化学反应能够产生大量的热量杀死病菌。
二是生石灰的价格便宜。
三是因为生石灰容易挥发。当然,清塘完成之后,并不是立即的放水养鱼。鳙鱼由于是滤食性鱼类,养殖之前,在池塘的底部施用一层培养浮游生物的底肥是很有必要的。
鳙鱼池塘的底肥培养一般选择食用厩肥、生物尸体等容易繁殖浮游生物的材料。
将底肥均匀的铺在要养殖鳙鱼的池塘底部,等待厩肥充分分解,产生大量的浮游生物之后,才能投放鳙鱼的鱼苗。
鳙鱼投放鱼苗的时候尽量选择投放大规格的鱼苗。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可以投放质量超过1千克的超大规格的鱼苗。
大规模的鱼苗生长的更迅速,更容易适应池塘水体。和所有的水产养殖一样,鳙鱼的鱼苗不能直接的投放到池塘里面。鱼苗的消毒杀菌和水文环境的适应都是不可缺少的步奏。
四、贝母繁殖技术?
贝母常见的快速繁殖方法有块茎繁殖和种子繁殖两种。
1、块茎繁殖
每年早春或秋季,将地下块茎全部挖出,选大者入药,小者留种。种植前需要施足底肥,进行整地做畦。开浅沟,沟深6厘米-9厘米,沟距30厘米-36厘米,然后在沟内每隔15厘米-18厘米放块茎1-2枚,覆土3厘米-5厘米。若土壤湿度较好,15天左右即可出苗。每亩播种块茎约40公斤。多降雨地区进行垄作,在垄的两侧底部开沟种植。
2.种子繁殖
我国北方地区在四月播种。播种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8-12个小时,然后取出条播。行距30-36厘米,开浅沟约3厘米-4.5厘米,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覆土约1.5厘米,镇压、浇水。每亩播种量2公斤-2.5公斤。
二、田间管理
贝母4-8月为茎蔓生长期,8月以后至10月初霜降前,为块茎生长期。田间管理应根据其生长特点进行。
1、除草松土
贝母4月出苗后至6月蔓叶为覆盖地面以前,除草、松土、浇水。8月以后应保持地面经常性湿润,以利于根茎生长。
五、鹩哥繁殖技术?
如果想进行鹩哥的人工繁殖,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准备繁殖箱:选用大小适宜的繁殖箱,一般大小为20cmx20cmx20cm即可。繁殖箱内应放置一些树枝和草叶等,以供鹩哥筑巢。
2、选择合适的配对:一般来说,鹩哥在第二年春季开始繁殖。选择一只健康、年龄适宜的雄鸟和雌鸟进行配对。
鹩哥人工繁殖技术教程
3、提供适宜的环境:在繁殖箱内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食物。温度一般控制在18℃-25℃之间,湿度应该保持在60%-70%左右。食物主要以水果、昆虫和鸟粮为主。
4、建巢:鹩哥喜欢自己筑巢,将树枝和草叶等材料放入繁殖箱内,让鹩哥自行筑巢。
六、狮子繁殖技术?
狮子的繁殖技术狮子,它需要繁殖许多许多的小狮子子来供人们玩耍。
七、泥鳅繁殖技术?
泥鳅繁殖4 月上旬开始繁殖, 5 一 6 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 9 月还可产卵。繁殖的水温为 18 一 30 ℃ ,最适水温为 22 一 28 ℃ 。 泥鳅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养成技术催产在水泥池中进行,面积5平方米,池深0.8米,注入水深0.3米,水为经曝晒的机井水,水温控制在23-25℃。产卵池中设置卵巢,用沸水煮过的棕皮或水草做成,将产卵巢用竹竿固定在产卵池的中央。催产药物用绒毛膜激(HCG),每尾雌鳅用1000国际单位,雄鳅剂量减半。药液注射量为0.1-0.2毫升。 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 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泥尘污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
八、水蛭繁殖技术?
(1)繁殖池的建造:根据多少亩量来投放,一般一亩投一千斤,池四周池壁设1~1.5米高,平台健在池中间,平台上口宽80厘米,一亩一千斤需要平台130米,一米可产下500个卵,一千斤比例是1000*30*2=60000卵,平台长度为5米一个,安130米去算,一亩需要26个,平台,平台要分开,分布均匀,这样水蛭产卵分布的比较均匀,水深20—4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5--30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做平台的土应疏松沙质土壤,便于蚂蟥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平台造成繁殖失败。
(2)种蛭的选择:用于作种繁殖和种玛蟥,体重20克左右,体质健壮,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这样的蚂蟥怀卵量多,孵化率高,种蚂蟥入池后要保持水质肥厚,要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和螺狮供其取食。
(3)繁殖: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蚂蟥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月中旬(随个体差异而不同),5月中旬为其繁殖高峰期。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蚂蟥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
(4)孵化管理:蚂蟥产卵茧结束后,把卵挖出来人工孵化,种即可收取捕捉加工, 刚孵出的幼蛭体形很象成体,呈软木黄色,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 随着幼蛭的生长,纵纹间的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 条由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而变化成成体的色纹,即可投放幼嫩的蚌类和螺狮供幼蚂蟥取食,幼蚂蟥孵出后两,三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三天后即可采食。初孵出的幼蛭主要小螺狮的内脏,随着幼体的长大吃螺狮的整个软体部分,幼蚂蟥生长迅速,半个月后,平均增长达15毫米以上,即可转入大池中饲养成成蚂蟥。
九、对虾繁殖技术?
这个环节就决定了对虾的存活率,主要包括虾苗的选择、试苗、确定放苗的密度、把握池虾数量、放苗方法、保苗与壮苗等。
比如选择健康的虾苗,可以从外观上来观察,健康虾苗群体发育整齐,肢体完整、光洁,肌肉满透明,附肢中色素正常,胃肠充满食物,游动活,逆游能力强,外部无寄生物及附着污物。虾苗1厘米左右。
十、鲈鱼繁殖技术?
加州鲈鱼需1周年以上才成熟,自然产卵时间在2月-7月间,4月为产卵盛期。繁殖的适宜水温为18-26℃,尤其以20-24℃最佳。加州鲈为多次产卵型(3次),体重为1公斤的雌鱼怀卵4-10万粒,每次产卵2000--10000粒。以目前养殖技术水平,主要采取自然排卵受精方式,加州鲈受精卵为半透明粘性卵,卵径为1.3-1.5mm,粘附在鱼巢上。
在人工孵化加州鲈鱼苗过程中,用棕榈树叶皮做鱼巢,将其布置在产卵池塘岸边30-40cm水深处供加州鲈排卵,然后每天去收集鱼卵,并将收集到的鱼卵及时移植到专门的孵化池里孵化。
孵化池保持水温20-24℃,大约经过30h即可孵化出鱼苗。刚孵出的鱼苗体近白色半透明,全长7-8mm,集群游动。出膜后3天内消化体内卵黄囊,不需要额外摄食,之后即开始摄食小球藻、轮虫,以后摄食小型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
在佛山市南海区集中了大量的加州鲈鱼苗场,苗种优质。2~5月份气温处于20℃左右,温度比较适合加州鲈繁殖产卵,期间产苗也达到高峰,不仅可以供应给本地养户,而且可以大量供应省外的加州鲈养殖户。
![](/static/images/up.png)
![](/static/images/down.png)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